■“黄达-蒙代尔讲座”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培养在东西方两个平台自由往返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为宗旨的,高起点、高层次、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准的经济学讲座。《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五连续刊登历次讲座的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本文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A•蒙代尔教授发表的题为“全球化和人民币汇率”的演讲实录,并配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的精彩点评。原文被收录在《黄达-蒙代尔讲座(第二辑)》中。
很荣幸出席这本演讲文集的首发仪式。我记得1995年第一次来到这里,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结识了很多朋友,今天故地重游,又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并且感受到了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全球化和人民币汇率”(Globalization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中国希望自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今天,在欧洲和亚洲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民币,人民币在全世界的认知度都得到了提高。我想讲一些关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和亚洲的货币等问题。
首先我想讲一讲全球化。全球化当其成为可能时就开始了。因为这种趋势是人类发展所不可避免的,人是动物进化的趋势,只要能够进行,能够从这种趋势中获益。全球化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不断降低运输费用(transport cost)、通讯费用(communication cost)、迁徙费用(migration cost),政治边界也不再受地区和区域的限制。这种区域的分割不断被打破,也就是全球化的趋势。在一战之前的19世纪,曾经出现过一次全球化浪潮。但一战造成了地区间的隔离,之后所爆发的二战,似的世界更加支离破碎。1940年到1945年的冷战再次成为了全球化的绊脚石。现在全球化得以重新开始正是在于19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是互联网的出现,也就是和电脑技术同步发展的IT革命。它大大缩短了位置移动的时间,信息传播的时间。IT革命正在进行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5-2000年间,被称为新技术的IT技术增长率达到了两倍,1996年是2.5%,过去5年2000年翻倍达到了5%。人们认为这种增长还将持续。IT技术的成倍增长的结果是工资提高,投资增加和股票价格飙升。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IT革命,不仅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增长很快,即使在现在经济滑坡的情况下仍然在增长。全球经济放缓,但IT技术仍然在发展,个人、公司和政府并未减少在IT技术上的投资,因此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IT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滞。
我还将提到的是美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因为美国经济占到全世界份额的23%,所以美国经济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人们常说,美国经济感冒,其他地方的经济也会打喷嚏。但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经济运行良好(只有最近几年除外)。19世纪80年代的改革,大幅度的减税,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成功使美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税率尤其是所得税率,降低了70%到28%,新公司的成立变得相当容易,从而极大的促进了新技术革命,IT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因此,之后的十年,即19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80年代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经济大大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国家要购买美元,还有大量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大约有50亿美元。但是现在美国经济放缓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谁将领导者世界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国家来承担这样的责任。
第四个我想谈的是中国,这里会多说一点。很明显的是欧洲的例子,欧洲历史上有12个对世界影响重大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等。从来没有这么多个强大的国家愿意放弃自己国家的货币,来形成一个共同的强大的货币。其他国家在欧洲一体化刚刚进入开始阶段时实行的是弹性汇率,当他成为一个统一的个体后力量,才开始使用单一的货币。
下面我想提出的是OCA稳定岛,Optimum Currency Areas也就是最优货币区。因为欧元区的建立为世界上其他地区树立了典范。德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经济体,能够放弃自己国家的货币而建立一个更强大的货币,那么其他小国家就更应该能做到了,我在下面还将谈到这个问题。
我们看看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19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崩溃,影响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但是1935年美元和黄金价格挂钩以后,35年之后,1970年美元的价格几乎上涨了三倍,黄金的价格下降了。你们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每个人都想要黄金,因为黄金的价值被低估了。就如我们所知的,1971年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时候欧洲就持有了大量的黄金。但是当美元从兑换黄金的体制中退出来之后,人们又都不再使用黄金,而是让本国的货币盯住美元上下浮动。因此,他们花了4年的时间想要找到一种新的规则(formula)来重新建立一种汇率体制。即使是只读过一年经济学课程的人都知道,黄金的兑换本身需要黄金,要提高黄金的价格需要一种体制来起作用。但是,当时美国所采取的政策还有很多政治上的原因。第二个因素还有冷战的原因。第三个是美国和他的伙伴国共同持有黄金,来保证美元兑换成黄金。1970年的时候,这些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企图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体制,但它还是瓦解了。世界汇率体制到了浮动汇率的时代。我之所以要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种向自由兑换体系的改变只是因为找不到一种方法回到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IM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但是现在大多数国家已经在这种自由兑换体系下实施浮动汇率,这种汇率体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家可以从IMF的年报中看出来。
看看这个图,这是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货币区。全世界一共有大约200多种货币,可以想象200多种货币各自独立的自由浮动将是多么困难。关键是我们要确定哪几种货币是主要货币,其他货币在多大的幅度内自由浮动。200多种货币要一一对应的话,大概有9900多种汇率。幸运的是我们的自由兑换体系并不是这种状态。因为大多数货币都是和一些主要货币挂钩的,如美元事实上充当着世界货币。每个人在关注汇率时都会关注美元的汇率。200多个国家差不多都是这么做的,按照自己国家的货币总量和GDP与美国的比例来确定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我们看一看这三个主要的货币区,美元区,欧元区,日元区,这些主要货币区都没有通货膨胀。中国没有通货膨胀,英国也没有通货膨胀,但在这些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汇率的波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提到亚元。1995年4月,当时我就在北京,美元陷入低谷,1美元只能兑换78日元。那时我读了一些文章,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建议,我们应该放弃美元,不用美元作为储备,我们应该持有日元。我也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现在这么做还不是时候。不要在日元价格较高,美元价格较低的时候这么做。3年后,1997年6月1美元兑140日元,从70日元到140日元,翻了一番。日元兑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1985年9月250日元,到1995年4月,10年之后美元贬值到78日元,而1945年1美元可以兑换360日元。我们可以看出汇率的巨大波动。另外我们再看一下德国马克的例子。1975年1美元兑7.5德国马克(世界上第二大重要货币),5年之后,美元几乎贬值了一半,只能兑3.5德国马克,5年之后美元都升值了一倍,1美元兑7.5 德国马克。7年之后,1992年美元又大幅度贬值,1美元只能兑1.34德国马克。这个十年末,美国又成了强势货币,1美元兑2.2德国马克。因此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是世界经济波动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世界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关注借助制度设计来避免这些问题,那就是建立世界货币体制。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到2020年,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欧洲也变得更加强大,就很可能形成几个大的货币区。
中国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保持大约9%的增长率,出口占到了世界1%-5%的份额,并且保持了稳定的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超过6亿美元,超过了世界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大量的贸易顺差,超过3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制造业产量飞速增长。和1978年相比,2002年中国的GDP增长了848.9倍,出口增长了3339.4倍。
但是中国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银行系统的反应滞后,体制不完善;缺少企业家精神;教育体制需要加强,中国有68万学校,但只有700万教师,如果中国想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克服农村的贫困问题、2到3亿农村失业人口、腐败、地方政府的低效率、人民币的不可兑换、人民币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等等诸多问题。
关于中国是否向日本输出通货膨胀的问题现在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日本的官员多次提到中国在向日本输出通货膨胀。但是我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来自中国的进口只占到日本GDP的1%,中国的物价水平是稳定的,而且日本实行的是浮动汇率体制。任何实行浮动汇率体制的国家可以输出也可以输入通货膨胀,因此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决定他们的物价水平,因此中国不可能向日本输出通货膨胀。在理论上,中国可以向同一货币区里的伙伴国家输出通货膨胀。那么中国有向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吗?答案是:没有。事实上,1999年美国向中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周边的国家也因此而受到损害。中国从1998年到2000年有非常轻微的通货膨胀,海湾实行固定汇率体制的国家也有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因此美国在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可以把原因归结于IT革命,因为IT革命促使了美国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当一个国家大量产业得到发展,经济的繁荣,汇率会发生变化。美国物价指数每年5%增长率,但是近几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总之,中国并没有向日本或者世界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不是中国输出通货膨胀,那么多国家如日本抱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这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对竞争对手进出口比率的影响,中国的产品的出口增长会降低世界制造业产品的相对价格;工业国家的过剩生产力;出口竞争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费用大大增加等。
按照古典模型,很好的解释了一国的过度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如A国产出更低成本的迅速扩张会取代竞争国B的出口。世界上其他地区都会获益,只有B国遭受损失。并且,A国获益越多,B国遭受的损失越多。这也是中国正在做的,中国的商品成本更低,价格也就更低,其他国家出口同样商品的竞争力受到了削弱。购买中国商品的国家会从中受益,但如果你和中国出口同样的商品,那么你就会受到损失。所以那些国家也就难免会怨声载道。因此,中国在走向领导地位的开始是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
我们看一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收支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贸易余额是-2,美国是-159,到2002年的时候,中国是44,美国是-479,可见消除中国的顺差对美国的赤字影响并不大。从这张表中我们得出的基本观点就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唯一一个保持出口大副增长的国家。2002年美国的贸易余额减少了57,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贸易余额平均减少了84。
现在大家讨论的很多的是人民币是不是应该升值,有人说1美元应该兑换大约5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40%。但是我不同意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会有很多后果。可能会延缓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会造成中国的通货膨胀,在人民币1994年被低估的时候,1美元兑换8.28人民币,当时中国的国内物价水平上升了41%,可以看出低估会大大的影响物价水平;减少外国直接投资;使预算赤字进一步恶化;银行的负担加重,中国的银行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危机也就更大了;抑制企业家精神;破坏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力;增加政治上的压力;导致人民币疲软,可能接着人民币就会贬值;破坏东南亚的贸易。对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不应升值它们的货币,美国有55年这样的历史,这超出了汇率本身的问题。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业和农民来讲是灾难性的,也会降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国投资者为中国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市场,这样做会使银行呆账增加,债务加剧。也会使东南亚国家处于灾难性状态,所以人民币不应升值。
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吗?答案是否定的。升值会极大的损害对中国未来几十年里发展的预期,并且动摇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人民币增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对中国大幅增加的贸易逆差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于美国多年以来过分借款和欠债所累计起来的。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经常账户的问题,美国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不能使中国成为替罪羊。
人民币增值升值也不能解决日本通货紧缩的问题,这主要是日本中央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日本从中国进口物资的总量仅占日本GDP的百分之一,同时中国的物价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如果人民币升值,会给亚洲经济带来混乱,对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现在美、日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发展只会对世界经济有促进作用,而不是“中国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应该自由浮动吗?首先,这是个错误的提法。灵活的汇率不是由货币规则制定的。没有了货币规则的约束,汇率才会灵活。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国固定汇率的货币规则应该由其他货币规则代替吗﹖”对此,我认为,汇率浮动、货币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甚至会影响到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从1997年开始,中国采取“盯住美元”的做法所取得的成就,比任何一个采取“盯住通货膨胀”做法的国家都要好,这是我所能想到的处理现今中国货币问题的最好办法,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成功的。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确定汇率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和货币供应目标,哪一个更好呢?这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一国是需要单一货币体制,双货币体制还是盯住多种货币,可以看看欧洲是怎么做的,日本是怎么做的。人民币的浮动会造成外国直接投资的减少,最终会抑制外国直接投资,就像印尼这样的国家一样。中国会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会变成“政治的足球”。要求中国调高人民币汇率是不对的,放弃相对固定的人民币汇率是非常危险的和不稳定的。改变汇率,对中国、美国、日本都没有好处。中国现阶段实行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给了人民币一个支点,也给了政策制定者们一个决定采取最优政策的方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中国改变这种做法。只要美元相对稳定,中国就应该继续实行“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
我们再看一看其他的一些国际性的问题。例如中国或者日本是不是应该领导亚元的产生。有人说现在有APEC,用APEC的货币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值得想一想,尤其是中国还应不应该实行完全盯住美元的汇率。人民币的浮动不仅仅取决于美元,也许还可以盯住欧元,或者日元,APEC的货币。中国和日本或许可以合作发行亚洲的统一货币,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先用通用的货币,例如美元,作为过渡。日本现在给中国施加压力,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那么美国还认为日元也应该升值。APEC包括美国、日本、中国,还有俄罗斯这些国家,如果考虑APEC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如果中国和日本之间难以协调,这是一个机构组织的问题。对于亚洲而言,亚元是否有用呢?共同的货币可以减轻主要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也有助于避免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并且它还会成为增强经济融合的催化剂。但亚洲现在还不能实行单一的货币,因为亚洲还不是一个安全的地区。要建立亚洲货币区需要确定统一的货币稳定的标准,共同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锁定的汇率标准,共同的货币当局,铸币税的分割等等,都需要各国进行协调。
下一个,是我三年前曾经提出的,港币的美元化问题。我并不是偏好美元化,但是香港将从美元化中获益,因为首先这并不难实现,香港有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香港的货币供给量只需要1.5亿美元,因此要实现港币的美元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香港的货币当局只要实行这样的政策,港币就可能发挥美元的作用。我想这对于中国也是非常有用的。
进一步到亚元,再到我们所设计的世界货币。下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是否需要货币的全球化?回答当然是,经济的全球化需要货币的全球化,但是这并不是说要实行单一货币,单一货币是不现实的。欧洲能够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是因为欧洲最终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对于那么多的国家,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要实行单一货币是很困难的。如果要仿照欧洲实行世界货币,首先需要各国,包括日本、中国、韩国等等,签订货币稳定的协议,然后建立亚洲货币体制,建立一个共同的支点,最后才可能有亚元的产生。欧元是世界货币之前的统一货币,然后是亚元,才有可能实行世界货币。亚元区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扩大到越来越大的地区,像欧元的扩张一样。这样,美元、欧元、亚元三个货币区,亚元区有中国、日本、俄罗斯这些国家。各国货币都要能自由兑换成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要被各个国家所接受,一些国家一起采用通用的货币,建立一些大的货币区,再逐渐形成世界性的货币。参与的国家首先应该是自愿的,各国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货币。DEY(Dollar-euro-yen)三个货币区应该确定一个不超过1%-2%的通货膨胀目标。各国都应该接受每年按照经济规模对新货币进行分配,还应该决定黄金应该包括还是排除在世界货币体系之内。我们看一下2040年世界货币的蓝图,世界货币当局IMA(International Monetary Authority)可以建立三个货币区的中央银行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各个国家可以让本国货币融入世界货币体系,具有和世界货币相同的购买力。因此,结论就是,中国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日本也应该稳定日元,我们还应该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保持各国在建立未来世界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选择权。
罗伯特·A·蒙代尔教授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74年以来,蒙代尔一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蒙代尔教授还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
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教授具有独创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被誉为“欧元之父”。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精辟分析为他赢得了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教授具有崇高的社会声望,1997年蒙代尔获得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杰出人士奖,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蒙代尔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大师团队的领路人,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全球经济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摇篮。在这个著名团队中,涌现出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包括蒙代尔先生(1999)、斯蒂格利茨(2001)、费尔普斯(2006)。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学界泰斗。他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政策搭配理论半个世纪以来,都被各种语言的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学教科书奉为圭臬。他对欧元问世的成功预言,更是彻底摆脱了世人对社会科学实用性的蔑视。但在诺贝尔奖杯等诸多荣誉笼罩下的蒙代尔教授,却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学者的冷静与严谨。尤为可贵的是,教授对中国经济的中肯分析和殷殷关切甚至常常让许多本土的经济学者感到汗颜。
在以“全球化和人民币汇率”为题的演讲中,蒙代尔教授从全球经济融合与技术进步的背景出发,对人民币汇率体制进行了剖析,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以及在亚洲货币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颇具价值的建议。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贸易赤字居高不下,对就业、物价、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为了应对选民的质疑,政界领导人只得“移花接木”,制造诸如“中国通过货币低估的方式,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的舆论,从而将人民币推到了消除全球不平衡的风口浪尖之上。于是,自2002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突破了学术讨论的范畴,越来越多的跻身于OECD七国集团会议等国际论坛以及大国元首会晤等重要场合。在美、日、欧等国政界、学界与业界有意或无意的炒作中,人民币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见诸报端。事实上,早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就已然启动,但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和金融体制改革被迫放慢了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是应当“顺应历史趋势,担当起拯救全球经济颓势的重任”,还是应当“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在“人民币升值论”甚嚣尘上的热潮中,蒙代尔教授的社会责任心和学术勇气令人钦佩。他认为来自中国的进口在发达国家的GDP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况且,中国物价水平十分稳定,不可能向这些国家输出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反观美国和日本实行的都是浮动汇率,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决定其物价水平。因此,人民币的低估或者高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很小。蒙代尔教授认为无论从全球视角还是本土视角来看,人民币的升值都是非理性的。一方面,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会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减少外国直接投资,恶化预算赤字问题,加剧银行负担。经济基础环境的恶化自然会阻碍货币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剧国内经济发展和货币金融的脆弱性。并且,对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包括贸易不平衡、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发展迟缓,人民币升值无济于事。
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表面看来,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中国向美国出口余额的攀升。但蒙代尔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的问题源自长期以来的过度借债,人民币升值根本无法对症下药。
蒙代尔教授的警示提醒我们要在沸沸扬扬的“人民币升值论”中保持冷静的头脑。人民币不仅要要避免落入“过度升值综合征”的陷阱,更应明确未来汇率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国际学术界,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是固定汇率的坚定支持者。在这篇演讲中,教授一如既往的反对人民币自由浮动。他的理由是,汇率浮动意味着货币不稳定,进而会导致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然而,经济发展初期,相对固定的汇率,可以鼓励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僵化汇率制度的弊端将显露无遗。一方面,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过程中,僵化的汇率制度将压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空间。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既要消除国内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倾向,同时又要抑制国际收支顺差扩张引起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僵化的汇率制度加剧了资本市场上的不稳定预期,进而干扰经济稳定。2002年之前,虽然我国的资本管制较为严格,但资本外逃却相当严重,其中,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首次出现正值,意味着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反映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因此,蒙代尔教授所主张的固定汇率制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已经不相适应。增大汇率弹性,改善货币政策效率,稳定国际资本市场预期,才是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目标。
当然,蒙代尔教授对人民币迅速升值后果的预示,也提醒了我们在汇率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平衡转轨的原则。正如教授所言,我国经济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企业家精神;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等等。在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稳定的价格环境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平衡转轨的汇改原则,才能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安全。一次性升值到位或者过度升值可能会造成大规模国际游资的逆转,对金融和经济稳定的危害不可想象。
这篇演讲稿与蒙代尔教授其他的学术论文相比,篇幅十分短小,但从中我们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大师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可贵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我想,在渊博的学识之外,这才是最值得年轻学者们敬仰的地方。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